中图分类号:G612 文献标识码:B 文章编号:
1002-7661(2015)16-158-01
婴幼儿美术是3~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,反映婴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。婴幼儿美术不只具备浓厚的趣味性还具备强烈的情感性,又直观又形象,是最为婴幼儿喜欢和同意的一种艺术形式。主要分为绘画、手工和赏析三大类。
婴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,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,婴幼儿美术教育,在整个婴幼儿教育体系中,具备任何其他活动不可以代替的意义。
婴幼儿美术教学培养目的的三个层次
小班:以培养婴幼儿的感官能力,尤其是细致入微的察看能力、探索外面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,丰富婴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,让孩子多听、多看、多记,强化婴幼儿的形象记忆。
中班:以培养婴幼儿类比、联想、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3、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。
大班:以培养婴幼儿的再造想象、创造想象为主,让婴幼儿异想天开,幻想将来,创造将来。
在教学中以系统的形象思维练习为主要内容,以绘画为方法,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,与各学科有机配合,在全方位提升婴幼儿素质的基础上,培养勇于独创、有丰富感情、有审美情趣及好个性品质、更聪明的一代是创造思维教学法的最后目的。
婴幼儿对美的追求,不只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,也表目前对外面所有美的事物的热爱上,那些美的形象景色,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。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:“婴幼儿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,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开心的情趣,他便连声叫到:啊,蝴蝶呀,蝴蝶呀,漂亮的蝴蝶呀!这是情趣的直写,这是婴幼儿的诗,但等他稍长大了,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”。这段话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婴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,正是因为有了美的感受,才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。那在美术活动中怎么样指导婴幼儿呢?
1、小班婴幼儿美术活动指导方案
小班婴幼儿绘画活动的进步一般历程了杂乱线、单一线、圆形线和命名线四个阶段,以线条为主;手工活动主要以玩为主。对这一时期婴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,不要过急,要根据婴幼儿自己进步的速度,按部就班。
1、满足婴幼儿随时划线、撕纸、玩泥的愿望
教师要为婴幼儿筹备充分的笔、纸、橡皮泥等活动的材料,以满足婴幼儿随时划线、撕纸、玩泥的愿望。防止婴幼儿因没纸而画的到处都是,或把成人有用的东西撕掉,而遭到成人的责备,挫伤婴幼儿活动的积极性。婴幼儿在划线的过程中渐渐熟知笔性,缩短涂鸦阶段的过程;在撕纸、玩泥的过程中,训练手的灵活性。
2、与婴幼儿一块玩发现游戏
对马上进入命名涂鸦期或已进入命名涂鸦期的婴幼儿,成人应该注意引导婴幼儿发现所画的杂乱线条、不规矩的线圈(随便撕的纸、攥的泥)中所隐藏的形象,使婴幼儿逐步将所划的随便线(撕出、攥出的形状)与日常熟知的物体相联系。
因为婴幼儿的思维还不健全,处于动作思维阶段,他们所看、所想与成人有非常大有什么区别。成人应该注意多倾听婴幼儿的想法,在婴幼儿画的时候,多听一听、问一问他们画的是什么?还可以与婴幼儿一块玩发现游戏,一同说一说他们画的简单点、线、形“象见过的什么东西?”婴幼儿在说的过程中,形象思维会逐步得到了进步,绘画的目的性会逐步增强。
2、中班婴幼儿美术活动指导方案
1、通过教师的添画引导婴幼儿发现所画图象中隐藏的事物
添画游戏是促进婴幼儿由动作涂鸦向象征性表现的一种办法。成人在添画前,要先问一问。
婴幼儿画的是什么?画的还象什么?然后和婴幼儿一块玩添画游戏:在孩子画的线或线圈上顺势添画一笔、两笔,使所画的杂乱的线条,有肯定象征的意义,或是某物体的近似简形。
通过添画游戏帮助婴幼儿缩短了图象与真实物体的距离,可以使婴幼儿的绘画活动充满情趣。同时,在成人添画的过程中,又暗示了简单事物的画法,为婴幼儿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做筹备。
2、以表彰为主,不要干扰或试图改变婴幼儿的涂鸦
对这一时期婴幼儿的指导要以表彰为主,不失机会的用“孩子真聪明”、 “孩子真棒”、“孩子画的真好”的话鼓励他,激起婴幼儿画的愿望。这一时期,爸爸妈妈(或成人)的赞许是婴幼儿喜欢绘画非常重要的情感源泉。
总之,在美术活动过程中,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吸引婴幼儿,借助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婴幼儿,创造一个优美轻松的美术活动环境,给予每一个婴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利,让他们积极思维,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,获得创造过程带来的愉快体验,从而使他们的美术活动更具备创造性。